>百科大全> 列表
数九的来历和风俗
时间:2025-04-14 03:53:25
答案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数九寒天,从冬至逢壬日或冬至那一天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在我国多数地区,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垫”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此外关于“交九”从哪一天开始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称冬至后第一个壬日交九。俗语有“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另一种说法是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寒尽。”《清嘉录》也说“俗从冬至日数起,至九九八十一而寒尽,名曰连冬起九,亦曰九里天。”还有一种说法是按民间“春打六九头”的说法,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

推荐
Copyright © 2025 资讯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