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镇区的柳太公路和沿江路南北交通干道作为城镇的主、次发展轴,
以此划分为城镇中心组团、工业组团、新型生活组团,东面生态休闲组团,
各组团间通过柳太公路和内部主干道相互联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城镇结构体系,
结合城镇独特山水风光,构成“一带、二轴、四组团”的有序空间格局。
(1)一带:即沿江绿化景观带。
(2)二轴:即柳太路东西向主干道的城镇发展主轴以及联系柳太路和休闲旅游组团城镇干道的城镇发展次轴。
(3)四组团:即以水泥厂为中心的工业组团、中心镇区组团、新型生活组团和东面生态休闲组团。
用地规模及发展方向
规划至2023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5.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15.27㎡/人;规划到2035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10㎡/人。
结合太阳村镇区实际情况,中心镇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围绕旧镇区的改造、完善建设,近期重点发展沿江组团,远期适当往北、往南拓展,完善城镇的空间构架。
规划保留原有居住区,重点向新城区方向发展,从而形成水泥厂生活区、旧城生活区、新型生活区三个功能相近,各有不同服务对象的生活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169.77ha,占城镇建设用地的25.7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30㎡/人。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按照“镇级—社区级”两级结构形式成套配置。镇级中心以镇政府为核心,在周边配套商贸办公、休闲娱乐产业、高端居住、体育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综合服务功能;镇级副中心位于沿江组团,发展高端居住、农业旅游观光、商务办公、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
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以“十五分钟生活圈”为理念,规划以组团为单位,分别设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此外,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还设置一处工业邻里中心。
道路交通规划
依据太阳村镇镇区东西向较宽,南北向较窄的用地形状,以及镇区内的河流走向、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规划道路网主体采用方格网结构,局部依据地形、地物特征进行布局,形成“一环三纵”的空间形态。
镇区的总体景观体系规划为“景观区域——景观界面——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格局形式,并以这些具体的系统引导城镇空间发展和提高城镇景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