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马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源于安徽省芜湖市。关于芜湖马灯的由来,有两个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芜湖举办庙会,为了吸引游客、增加庙会的热闹氛围,当地人将灯笼装在马背上游走于街头巷尾,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芜湖马灯文化。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传统艺术,成为芜湖的文化特色之一。
另一种说法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诗经》中记载的“妈祭”,意为出师前祈祷胜利的师祭,被认为是马灯祭祀性质的源头。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为战魔驱疫、祈福祭祀的习俗。最近的传说则是清代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受伤军士流散隐居乡间后,遭遇瘟疫流行,就将马灯活动传授给当地百姓,以此来驱逐瘟神。
无论哪种说法,芜湖马灯都已经成为芜湖地区民间过年期间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是安徽芜湖地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被列入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芜湖马灯由来的信息,可以查阅芜湖市文化馆或相关文化部门发布的官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