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天桥,也被称为老天桥,位于蚌山老城区。这座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开始建造,到1919年春建成通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公铁立交桥,原本是一座木桥。这座桥横跨津浦铁路,桥下原为津浦路在蚌埠的道岔,有三条铁路线,因此铁轨为六根。在桥下区域,原散住着一些靠捡破烂为生的人,老蚌埠人将这片区域称为“六股道”。
天桥的名字来源于首都北京的天桥,其特色在于桥上有说书唱戏、打把势卖艺、卖大力丸等表演。天桥的建造起因于津浦铁路修通后,蚌埠火车站附近铁道口无栏杆,经常发生火车轧人事件。经过地方公正士绅的提议和铁路当局的批准,决定在此建立一座立交桥。天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交通安全隐患,还成为了市区繁华的地带,桥两端建起了生意门面房,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
近年来,尽管天桥保持着朴素的外貌,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仍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它见证了蚌埠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老蚌埠人的记忆和情感。